活动风采

合唱共鸣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音乐学院原创合唱剧《聂耳的歌》成功上演

发布日期:2024-10-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10月14日、1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制作的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在中央歌剧院成功上演。

本剧以聂耳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线索,以戏剧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舞台手段为结构,是一部为凸显合唱艺术而创作的新型舞台剧;舞台从听觉、视觉等多维度建构特定的音乐历史情境,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聂耳的非凡经历。同时,本剧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文艺行“戏聚高校 佳作有约”展演项目,推进“大戏看北京”与高校融合互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小青,云南省玉溪市委书记王力,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书记张庆安,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田彦,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黎隆武,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国家大剧院副书记刘岚,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副书记马金红,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玉溪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周踊,玉溪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王华,玉溪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俊,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王宏,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马新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师生们到场观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国音乐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贯穿到创作实践中。歌言志,剧传情。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是一部心血之作,是音乐人的薪火相传,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十周年最好的回应,是对人民音乐家聂耳等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好的诠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强调,国音人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脚踏实地、一凿一斧地“刻画”出音乐精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剧以精品力作致敬人民音乐家聂耳,传承聂耳的音乐精神与红色音乐文化,体现着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初心与时代担当。

本剧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与指挥,在立项之初便承载着中国音乐学院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与实践。中国音乐学院汇聚业界一线主创,由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担任编剧,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胡廷江担任音乐总监、作曲与编曲,中国交响乐团作曲黄凯然担任作曲、编曲,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沈亮担任导演,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金野担任指挥,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张武担任舞美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邢辛担任灯光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二级舞美设计胡天骥担任多媒体设计,原总政歌舞团服装设计宋立担任服装设计,中国歌剧舞剧院化装造型设计孙艾娜担任化装造型设计。他们怀揣着对聂耳音乐的敬仰、对红色音乐文化的深切理解,进行了紧张的策划与创作工作。在随后的排练阶段,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黄训国为代表的国音优秀师生深入研读剧本,精心揣摩角色,力求在舞台上完成呈现。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加入,为本次演出增添了更专业的音乐品质引领。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与指挥系主任金野携手执棒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聂耳的音乐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共同书写题材深厚、形式新颖的音乐篇章,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全新编创再唱经典

合唱为时代呐喊,为人民发声。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深入挖掘合唱剧这一舞台形式,结构精巧、守正创新,将戏剧化的音乐与音乐化的戏剧进行了完美融合,以丰富的音乐形式集中展现了聂耳不朽的音乐成就与合唱艺术的魅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带领观众用耳朵聆听聂耳留给世人的音乐经典。合唱剧不仅强调音乐整体的恢弘气势与激昂情绪,更注重旋律所表达的深厚情感,将独唱独奏、朗诵、乐团与合唱团融为整体,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全剧音乐经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胡廷江与作曲家黄凯然采用交响化的作曲手法全新创编,既不脱离聂耳原作,又使其焕然一新。同时,本剧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将音乐与剧本情节和叙事充分交融,在音乐编配中细腻地对应了真实历史故事,写意与写实并重,创新与经典共舞。

本剧音乐在浓郁的民族风格中也极具时代特征,音乐风格辨识度极高。聂耳的作品旋律激昂、极富感染力。音乐朗朗上口,久久难忘,充满了生命力,音乐中的速度节奏紧贴表现主题,全剧以聂耳生平首个作品《口琴曲》的旋律贯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在14日的音乐会中还担任了口琴独奏,为整场演出增添了一抹独特而新颖的色彩。口琴的悠扬旋律流淌而出,与乐队的宏大音响完美融合。《卖报歌》的旋律响起时,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充满希望的时代,进行曲风格的节奏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节拍,心中涌起一股向前冲的力量。《毕业歌》以它那激昂向上的旋律,唤起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现场的歌声激昂有力,每一个音符都敲打着听众的心弦。在演绎《码头工人歌》和《铁蹄下的歌女》这些沉重而深情的曲目时,演员们的歌声低沉而富有深情,乐队伴奏的每一个音符都精准地传达出作品背后的哀愁与坚韧。舞台上的灯光与音乐交织,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物的苦难与不屈。慷慨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则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韵,其雄壮的旋律和坚定的节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更激发了每一位在场者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演员们的歌声雄壮有力,穿透云霄,激发出在场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台上,演员们深情高歌;台下,全场观众被这份情感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入合唱,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爱国洪流,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舞台彰显现代审美意识

本剧舞美设计是一次现代审美意识与深厚历史底蕴的完美交融,展现出深邃的视觉冲击力。主舞台背景以多层次的模块设计形成了一种向心而聚的强烈视觉吸引,使得舞台空间与历史空间深度契合,让观众更能切身感受到聂耳的热情、挣扎、希望与执着。本次设计将时间、空间与人物关系融入其中,以烘托音乐家聂耳崇高的英雄形象,光影相生,环环交错,引领观众进入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时空。

本剧服装设计与人物造型设计匠心独运,体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痕迹,同时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复古时尚元素,成功地展现了聂耳为代表的时代青年们的昂扬风貌与坚定追求。

文化坚守赓续红色血脉

本剧赋予聂耳音乐旋律新的时代风貌,使其以更具活力、更具现代审美的面貌走上舞台,将红色文化传承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在排练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了聂耳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独立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让学生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将思政课堂搬上舞台,是中国音乐学院创新“大思政”工作的生动实践。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十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学院合唱剧《聂耳的歌》的成功上演更显意义重大。本剧不仅是当代审美传承红色音乐文化的积极探索,也是用现代艺术语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传唱音乐经典、演绎英雄事迹、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参演学生感想

向安怡

很荣幸能够参演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责任的重大。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宝贵机会,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聂耳的音乐魅力,感受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热血。通过这次排练,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音乐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先辈们的精神在这一代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郝君波

在参与合唱剧《聂耳的歌》的排练过程中,我一次次被胡廷江、黄凯然两位老师的创作所震撼。这部剧不仅是为了致敬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更是用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手法结合聂耳一生的创作而进行的艺术升华,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做了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聂耳的音乐虽然诞生于上世纪,但其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是跨越时代的。

韩悦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通过排练,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聂耳,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交织,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背后的情感与追求。这次演出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聂耳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正是因为他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谊融入到了每一个音符之中。通过这次演出,我更加敬畏那些用音乐书写历史的艺术家们,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

陈诗铭

在过去那个混乱的时代,聂耳的音乐如同一束强光,刺破了这黑暗的岁月。他的旋律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聂耳先生为了唤醒民众而付出的努力。他用音乐作为武器,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为了自由和尊严而抗争。感谢学校给予参与《聂耳的歌》排练的机会,让我不仅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珍贵。

黄悦

聂耳的音乐,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精神。每一次聆听那激昂的旋律,心中对聂耳先生的敬仰便如潮水般汹涌。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用音乐奏响了民族抗争的最强音,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呐喊,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聂耳合唱剧排练,是一次对心灵的触动,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相信在聂耳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摄影:王小京、邢辛)